水處理藥劑聚丙烯酰胺PAM的絮凝和混凝效果如何?
水處理藥劑聚丙烯酰胺PAM的絮凝和混凝效果如何?
混凝與絮凝的比較
絮凝劑是用來提高沉降、過濾、氣浮、澄清、離心分離等工藝過程的速度和效率。絮凝過程就是懸浮液中許多單獨顆粒形成聚集體(絮團或礬花)的過程。
水處理中,混凝和絮凝代表兩種不同的機制。
混凝
水中懸浮的顆粒在粒徑小到一定程度時,其布朗運動的能量足以阻止重力的作用,而使顆粒不發(fā)生沉降。這種懸浮液可以長時間保持穩(wěn)定狀態(tài)。而且,懸浮顆粒表面往往帶電(常常是負電),顆粒間同種電荷的斥力使顆粒不易合并變大,從而增加了懸浮液的穩(wěn)定性。
混凝過程就是加入帶正電的混凝劑去中和顆粒表面的負電,使顆粒“脫穩(wěn)”。于是,顆粒間通過碰撞、表面吸附、范德華引力等作用,互相結合變大,以利于從水中分離。
混凝劑是分子量低而陽電荷密度高的水溶性聚合物,多數為液態(tài)。它們分為無機和有機兩大類。無機混凝劑主要是鋁、鐵鹽及其聚合物。
絮凝
絮凝是聚合物的高分子鏈在懸浮的顆粒與顆粒之間發(fā)生架橋的過程。“架橋”就是聚合物分子上不同鏈段吸附在不同顆粒上,促進顆粒與顆粒聚集。
絮凝劑為有機聚合物,多數分子量較高,并有特定的電性(離子性)和電荷密度(離子度)。
實際過程要比上述理論復雜得多。由于混凝劑/絮凝劑都是高分子物質,同一產品中大大小小的分子都有,所謂“分子量”只是一個平均概念。就我們所知,絮凝過程與絮凝劑分子結構、電荷密度、分子量有關;與懸浮顆粒表面性質、顆粒濃度、比表面積有關;與介質(水)的pH值、電導、水中其他物質的存在、水溫、攪動情況等因素有關。所以,在用某一混凝劑或絮凝劑處理污水是,“電中和”和“架橋”作用會交織在一起同時發(fā)生。絮凝過程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,目前仍有一些沒有認清和解決的問題。因此盡管有理論和經驗可循,用實驗來選擇絮凝劑仍然是*的。